江南体育:俞伯图文集(三十七)人类出行和交通工具演变的漫谈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04 15:32:02
     人生如同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段旅程中不断前行,而交通工具则是我们前行的重要工具。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依靠双脚丈量大地,徒步迁徙,狩猎采集。步行虽然缓慢,却让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感受大地的脉动。

  

江南体育:俞伯图文集(三十七)人类出行和交通工具演变的漫谈

  人生如同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在这段旅程中不断前行,而交通工具则是我们前行的重要工具。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依靠双脚丈量大地,徒步迁徙,狩猎采集。步行虽然缓慢,却让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感受大地的脉动。

  畜力时代:马、牛、骆驼等动物的驯化,为人类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负重能力。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更快、更远地旅行,世界开始变小。

  内燃机时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将速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汽车让我们可以自由探索,飞机则让我们跨越海洋,连接世界。

  未来时代:超音速飞机、磁悬浮列车、太空旅行……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永无止境,未来的交通工具将更加快速、便捷、舒适。

  水上交通:从独木舟到帆船,从轮船到潜艇,人类不断征服海洋,探索未知的世界。

  陆地交通:从羊肠小道到高速公路,从马车到高铁,人类在陆地上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空中交通:从热气球到直升机,从飞机到宇宙飞船,人类挣脱地心引力,飞向浩瀚的星空。

  交通工具的演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从徒步到飞行,从独木舟到宇宙飞船,我们不断突破极限,探索未知。未来,交通工具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我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幻童的徒步学行,到少年的徒步上学,長大后正常生活的徒步行走,在学校里的徒步竞走,年老了的蹣跚走行,几十年的人生正在完成了人生徒步行走一个轮回。

  回忆以畜代行的经历,最早是在家乡骑着水牛去饲牛坡。后来参加旅游在甘肃骑着骆驼穿越沙漠和在內蒙骑着马匹奔草原。那种异域风情至今都不能忘怀。

  我第一次坐車是四八年从南洋回国,从海口坐車回家鄉。那是一辆靠烧木炭发动的货车。车轮破旧,行走很慢,走走停停,早上从海口出发,中午在大致坡用餐,晚上才回到家屯。

  后来坐车的经历可多了。有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单层雙双层的),有远程的长途客运汽车(有坐座和臥坐的)。有过去很珍贵,现在普及到千家万户都拥有的各类小汽车(有燃油和充电的)。我是71年有了一辆自行车做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当时物资紧缺远很神气。后来在海口,因为汽车多经常堵车,我们经常坐摩托车和电动车方便出行。

  过去的大城市上海与北京,分別有无轨和有轨电车我也坐过,当年,它穿插于城市中行走,另有一翻乐趣。

  再说火车,那是行走远程载量巨大的交道工具。我第一次坐的是绿皮火车,分慢车和快车,慢慢站站停,快车大站停。我是6O年考上大学从广州坐慢车去郑州的,当時车速低,停站多,全程坐了三天三夜才到达郑州,如连同海口坐船到广州,此行程共花了五六天,現在我经常与孙辈们讲,你们现在真幸福,现在北上去大学坐习飞机几个钟头就到达了。现在的高铁更是按时、安全、舒适。我第一次坐高铁是在南京开会后坐高鉄去上海的,后海口至三亚高铁建成后,我们去三亚常坐高铁。环岛高铁建成,省政府专门组织一次环岛高铁体验环行。在上海,我还有幸体验一次,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时速4百多公里,从浦东到机场,几十公里几分钟到达,像在城市楼群里坐飞机穿挿一样,胆破心惊。

  我第一次坐船是四八年从槟城回国,我当时很小,只记得那是一艘货,我们都只睡在甲板上。在大海里驶搖几天非常难受。后来又坐船过海口至广州,清澜至西沙和烟台至大连的海,虽然条件好多了,但我最怕坐船,因為我怕晕船。但也有坐不会晕船的邮轮,我曾坐过海口到越南海防的邮船,因船体大真不晕,船上的服服很好。但更使我吃惊的是,有一次在海口,在旅游公司的安排下我们上了一艘国外大型邮轮参观,那真是大开眼界,除了数不清的客房外,还有大型戏场、健身房、歌舞厅、咖啡馆、諸場、全天候服服的中西餐厅和游泳场,真是应有真有,这种大型邮轮出行都是周游列国,真是享尽其乐。

  说到船,我还要补充一点,那是文革后期,军代表組织我们财贸阵线有关单位人员去三亚,参观潜艇部队基地,看看潜艇和战士们工作还境艰难,借以保障特殊供应。当时我们的潜艇很落后,非常小,战士们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文革后期,物资紧缺,為了保障军需民食,广东正推广快效养豬在三水召开现场会。受军品代表的指示,要求我们单位派员参加学习回海南推广,我当时是技朮干部叫我应急参加。当时我们一般干部是沒有资格坐飞机的。因为时间紧,军代表出面解決,我们倆人连夜被安排乘坐邮件小型飞机从海口飞往广州。这种专用飞机连坐位都沒有,虽然条件差,但这是我第一次得坐飞机非常激动。后来,坐飞机沒有受到級別限制,隨着工作需要和退休后出国旅游,各种大型飞机都坐了。我们从海口出发,转坐十几个小时,就到达大洋彼岸美国(洛杉机)、和澳洲(悉尼)。我们同样从海口出发,花十几个小时坐飞机机飞跨越欧亚大陆到达欧州(巴黎)。坐飞机,一天之里可走到世界任何角落,这种大型国际航班,是一种非常快速、舒适且安全的高档交道工具。但我还也曾坐过一款低档小型飞机,那是从海口飞往堪江的飞机,飞机很小,座位很少(只九个座位),由于飞机小,飞位低,受气流影响大,途中波动大既难受还害怕,后不敢再坐了。

  我还曾经经历过联运的交通方式。那是六十年代,南京还未建长江大桥,我们坐火車过江,是在浦口坐火车轮渡长江的。后来还有坐火车轮渡过琼州海峡。

  但最使我记忆难忘的是水陆联运的经历。那是七十年代,我们还是属广东管的行政区。我去广东开会,曾以这种交通方式返程。

  晚上从广州大沙头码头上船,內河航行睡一夜,天亮時到达江門市。早餐后,转坐长途汽车,晚上在堪江赤坎再过一夜。次日早餐后坐汽车到海康,渡后,又坐车到徐闻。再乘轮船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口。此趟行程共经历了內河船一长途汽车一轮渡船一汽车一海轮一汽车等多种交通工具联运,共花了二天二夜的時间。这也是一次少有难以忘怀的出行经历。

  以上是我几十年来看到、经历过、体会到人类交通工具的变化。隨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出行方式还会不断改变。振望末來更加高速、舒适、安全和智能化的交通工具必有可期。

  如果有人要问,你的人生经历这么丰富多采,你结人生出行和使用出行工具有什么体会,我想说:骑牛、骑馬很好玩;坐小车很方便;坐海轮很晕,坐邮轮很享受;坐高铁很爽,坐悬浮超高速很怕;坐陪酒机很快;坐水陆联运很累。总之,有经历就好,它使人生更加丰富多采。

  俞自来,41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会文镇家屯村人。JNTY.COM48年回国后就读家屯祠堂,白延小学,琼文中学,海南侨中。65年大学毕业后在海南行政公暑粮食处工作。83年任海南行政区粮食局副局长,88年建省后任省粮食局副局长(副巡),高级工程师。曾任海南省高级技术职称(粮油、食品、饲料…系列)考评委员会主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海南粮食轻工食品协会副会长。